top of page
Recent Posts
Featured Posts

"你在做甚麼?"

「以人為本的音樂治療是怎樣運作?」

「我有些confused,剛才我看見長者在聽音樂、玩音樂,但我不明白這些活動怎樣具體地 幫助有dementia的長者,你能說明一下嗎?」

「這樣玩玩音樂能令他們記性好一點嗎?」

最近都在忙著回答這些問題,發問的包括初次接觸音樂治療的大學生、記者、社工,每個問題少年少女都在提醒我清楚說明治療效果和背後理論(therapeutic mechanism)是必須的。其實背後理論有點像醫生處方的藥理性生化機制(biochemical mechanism),沒有生化知識的一般病人是很難理解,同樣地,沒有(clinical musicianship)治療性音樂認識的普羅大眾亦不易理解音樂治療深入的運作模式,但在提高音樂治療的認受性的進程中,必須透過不同方法跟大家說個明白。今天我不打算跟大家說教,而是想分享昨天的一個經歷,幫助大家轉換另一角度,從音樂帶來的「轉變」來觀察它的果效。

話說有一記者來參觀我的一個長者治療小組,老友記都有認知障礙及抑鬰症狀趨勢,她觀察到長者一起做運動、唱歌、玩樂器,甚至像一個小樂隊般跟著指揮奏樂,過程非常互動,長者們看來頗精靈。小組結束,她想找幾位健談的綵訪,她立即衝前去剛才說話最多的一個老婆婆,問她玩樂器的感受,怎料她回答「我唔識玩音樂,無讀過書,不要考我」,她拒絕傾談。不成,找另一個,「剛才的音樂你都喜歡嗎?」「喜歡!我年青時聽很多歌,最愛好派對,最愛黑膠碟...(下刪4分鐘關於好年輕時的自我分享)」,又不成功,不氣餒,問問一位伯伯玩音樂後有何感想,伯伯慢慢地、努力地、斷斷續續地說「好...好...有心」。

記者朋友呻很難和長者們正常對答,無法溝通,她感到很無奈,我告訴她長者家人和院舍姑娘護士習以為常,然後與她一起回想剛才長者在音樂中的互動,節奏內的對答,引導她將長者日常生活和音樂治療過程兩者相比,反襯音樂如何作媒,協助有需要的群體與人溝通,一掃心中無奈。

「記性唔好就要重拾記憶」,「肌能退化就要提升活動能力」,「說話退化就要提升語言能力」,這是受眾(以及普羅大眾)對「治療(therapy)」的期望,治療師們亦朝著這些「表面」目標前進。然而,作為音樂治療師,我們能否幫助大眾退後一步,以更廣闊的視野,把音樂治療所帶動的轉變看得更清晰呢?

Follow Us
Search By Tags
Archive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